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按照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根据我厅“进位赶超”创新行动计划和“四三二一”工程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一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改革举措
(一)坚持攻坚式重点突破。参照省大科学计划的组织方式,选择我省创新短板和产业优势领域,集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面向全国吸引优势创新力量开展协同攻关,成果到我省转化落地,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短板领域“进位赶超”和优势领域“全面领先”。
(二)坚持链条式协同创新。对技术先进、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技术领域,按照重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示范的全技术链条进行设计和组织,针对技术难点、堵点、卡点,通过项目实施逐项突破,形成上下游衔接的系统化成果链条,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三)坚持联动式集成资源。适应财政资金整合趋势,在指南制定、项目管理、配套投入等方面加强与各市及省直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十强产业专班的联动,力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重点产业、行业重点项目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四)坚持差异化精准支持。根据项目所处阶段和团队性质,分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两类,根据承担主体和资源需求实行差异化支持。增加项目预算评议环节,根据项目实际规模和需求,精准确定项目支持强度。根据项目执行进度和年度绩效评价情况,分年度拨付财政资金;对于进度滞后项目,采用缓拨、停拨等方式进行调节,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五)坚持减负担简化程序。参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做法,采用预申报方式,降低科研人员负担;简化申报材料各项表格和证明,放宽预算编制和技术路线限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二、支持重点
本批指南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重大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装备、新材料、安全生产四个重点领域(详见附件)。
三、项目类别
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主要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两类项目。
1.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高校、科研单位等为申报主体,重点突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项目成果必须为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或突破国外专利和技术封锁,能够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并完成中试,具备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前景。最高支持强度500万元。
2.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以企业为申报主体,应为创新性强、产业化前景好、对产业发展带动明显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完善产业链配套,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最高支持强度2000万元,特别重大的最高可达5000万元。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为山东省境内依法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单位积极参与申报,项目评议与立项过程与山东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项目库管理;由省外单位牵头的入库项目在满足到山东注册落户、团队加入山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山东省内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给予立项支持。
(二)鼓励申报单位通过产学研用方式联合申报,鼓励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与引进、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鼓励与省内单位具有合作基础的外方单位参与项目申报。参与单位也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牵头单位应对参与单位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负责。联合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经费(包括自筹经费)。
(三)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为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研人员,须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并能在任务期内主持完成项目研究工作。鼓励已引进或与省内单位有合作基础的外籍专家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项目,负责人为外籍专家的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及协议。
(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主体应为高校或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申报主体应为企业。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据实编报预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配套自筹经费不做比例要求;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应不低于1500万元,自筹经费额度与申请省级财政资金资助额度不低于2:1,自筹经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核减。
(五)同一个项目不得在不同主管部门重复申报;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在研省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得牵头申报;与已立项支持的省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内容、指标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六)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为3年(2019-2021年)。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指标、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申报项目受理后,在立项过程中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五、项目申报
(一)申报流程
1.预申报。项目统一在省科技云平台(登录网址:http://cloud.sdstc.gov.cn/mspweb)通过在线方式完成预申报。申报单位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单位注册、账号创建、在线填报、在线提交等工作,提交至相应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完成在线审查并推荐至省科技厅。填报材料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预评议的依据。已在云平台注册的用户无需重复注册。请使用项目负责人账号填报。
2.形式审查及预评议。省科技厅按照通知要求对预申报项目开展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进入预评议。
3.正式申报。通过预评议项目进入正式申报环节,具体申报要求和方式另行通知。
(二)时间要求
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提交和报送,逾期不予受理。 预申报时间:2019年3月15日8:00-3月29日17:00。
咨询电话:
云平台技术咨询电话:0531-66777094
业务咨询电话:0531-66777076
附件: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山东省科技厅
2019年3月15日
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机遇,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新引擎。为全面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切实增强我省人工智能创新活力,创建和引进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按照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2019年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大数据、信息安全、专用设备、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应用等六个研究方向,支持重点领域人工智能产品研发,攻克一批制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形成我省创新新优势。
(一)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以数据、算法、模型、智能识别为核心,以提升感知识别、认知推理、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研究跨媒体计算核心技术,实现跨媒体知识表征、分析、挖掘、推理、演化和利用;研究混合增强智能新架构与新技术,构建自主适应环境的混合增强智能系统及支撑环境;研究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和高效互动;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推进人类与机器的有效沟通和自由交互,实现多风格多语言多领域的自然语言智能理解和自动生成。
(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加强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加速数据融合应用,构造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品体系。研究海量网络数据获取方法和技术,为智能感知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源;研究数据的认知方法和分析模型,研究结构清晰、易于评估的知识表示方法,构建面向典型领域的知识图谱;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知识推理和模式识别等理论和方法;运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辅助知识表示,直观展示数据的分析模型、表示方法。
(三)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需求,研究有效保障大数据安全的算法与机制,利用安全多方计算与同态加密等理论与技术完成对大数据的安全分析与协同计算,研发可靠的数据存储核心安全产品;构建可管可控可溯的区块链安全管控及溯源机制,研发区块链安全管控平台;研究可对物联网芯片、物联网设备固件、物联网设备密码算法等进行漏洞挖掘的方法和技术,研发系列相关的工具;研究工业互联网领域安全核心技术,研发相关产品。
(四)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及终端研发
针对安全、交通、教育、医疗等不同应用领域,研发集成多任务的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建立相应的开发平台和算法平台。研究物体的智能感知、场景识别的系统优化技术;研究智能感知终端设计技术及AR自感知呈现技术;研究基于分布式语音、图像等识别的多智能终端应用技术及专用芯片,支持基于智能化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设计的智能传感器、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控制设备、先进信息交换及储存设备研发及应用;加快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微机电系统、智能决策控制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五)高端软件
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政务服务、医养健康、智慧城市等重点行业的需求,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突破基础软件、工业核心软件、国产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基于开源软件的创新研发,研究智能化软件解决方案,实现制造业、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安全可靠软件产品的应用示范,探索“软件+硬件+数据+互联网”等新模式。
(六)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硬件产品融合,实现在金融、安防、教育、家电家居、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研究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理解、跨媒体融合等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技术,在金融、安防、教育、家电家居行业推广应用;研发面向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智能感知、在线实时虚拟运行、流程智能优化等技术,在机械、电子、轻工、纺织、轮胎、水泥等行业进行推广应用;研发面向智慧工厂生产线、无人实验室等特定场景的智能自主作业机器人,通过集成应用,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效率和技术水平;研究智能交通分析引擎技术和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形成智能交通分析引擎与控制平台,实现基于双目采集数据和车辆行驶数据的辅助/自动驾驶决策系统,并构建自动驾驶的测试方法,在安全、体验、效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形成评价方法。
二、重大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装备
针对我省新药及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缺少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问题,2019年重大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重点支持药物精准发现、药物规范化评价、创新药物研发、药物递送研究与高端制剂、医用材料、高端医学装备、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及产品等七个研究方向,力争通过关键技术突破,研制系列重大新型药物及健康产品,加速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建立健全我省医疗器械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应用评价到示范推广的整套体系,提升我省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健康产品产业化水平。
(一)重大新药创制
1.药物靶点研究及药物精准发现关键技术。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围绕药物新靶标、新作用机制,开展原创性化学药、中药与天然药物、生物药、海洋药物等新药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药物新靶标研究的技术瓶颈,阐明靶标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重点突破基于靶标的新药设计与发现研究的前沿关键技术、有效成分分离及其作用新靶点研究关键技术、先导化合物优化设计关键技术及其他新药精准发现关键技术。
2.药物规范化评价关键技术。提升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早期成药性和毒性评价关键技术,完善药物早期成药及安全性性评价体系,支持开展活性化合物的靶标选择性研究、类药性评估、物化及理化特性分析、作用机制研究、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安全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快速评估候选化合物作为新药的研发前景。开展原料药晶型研究、仿制药二次开发、药物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和市场优势。
3.重大创新药物研发。以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临床研究申请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为目标,择优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已完成或基本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原创性化学药、中药、生物药、海洋药物新药研发及其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对已取得临床批件的创新药物,立足长远发展需求,积极转化和应用国内外新药研发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的创新药物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推动创新药物产业化进程。
4.药物递送研究与高端制剂。以产品进入临床或上市为项目目标,重点开展智能化给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难溶药物、大分子药物给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纳米递药系统靶向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的研究;经皮给药技术以及长效注射微球、脂质体、纳米制剂、缓控释制剂、透皮释药和皮下植入剂等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代谢等长期用药疾病的长效制剂研究。
(二)高端医疗装备
1.高端医用材料。围绕矫形外科和植入体,重点开发可承载骨诱导修复材料、可吸收骨固定产品等;围绕口腔种植修复,重点开发高生物相容性的口腔种植修复体;围绕新型心脑血管植介入,重点开发新一代全降解血管支架、人造血管等产品;围绕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重点开发可促进脊髓、脑神经等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的材料和产品。推动全降解修复生物复合支架、可吸收组织修复材料、医用导管、医用敷料等临床医用产品产业化进程。
2.高端医学装备。重点研发数字化探测器、超导磁体、高热容量X射线管等关键部件;研究手术精准定位与导航、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超高灵敏度PET技术产品以及CT整机,实现软件的友好易用和设备的安全可靠;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色超声诊断、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医用机器人、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
3.智能健康装备。研究脑机交互关键技术和脑波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柔性纤维传感技术,实现运动、形变、压力、温度等信号的穿戴式感知;研发具有动态心电信号采集、心电数据存储、心律事件分析、蓝牙通信等功能的穿戴式智能心电监测和干预终端;研究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提升老年陪护、康复、助残等康复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三、新材料
针对我省新材料产业以资源消耗型为主,高端装备、海洋工程等重点产业的新材料进口替代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等问题,2019年以优势传统材料提质升级、战略性新型材料培育及前沿材料储备为重点,围绕材料计算与仿真技术、前沿新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四个研究方向,发挥新材料在产业高端发展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集中优势创新力量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打造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一)材料计算与仿真
聚焦国家材料基因组计划,综合运用仿真模拟手段,从微观、介观、宏观等层次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制备、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并优化材料成分与工艺,推动先进材料设计、先进材料加工工艺、节能低成本复合材料生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立材料设计与制备数据库并实现在某类材料产品中的示范应用。
(二)前沿新材料
研究应用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种钢、高品质合金等特种金属粉末的宏量制备技术并实现典型行业示范应用;研制3D打印专用光敏树脂、高分子粉末与丝材、生物基材料等高性能专用材料的制备、成型技术和装备;研发超高温陶瓷材料、高温合金、高熵合金制备技术及工艺,实现航空航天、高端精密仪器、高速高密度动力部件制造业应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开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智能传感材料、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耐极端环境材料等新兴功能材料应用研究。
(三)先进基础材料
重点研发应用面广、技术水平较高的具有生产规模的化工、有色金属、先进钢铁、纺织等先进基础材料。研发特种橡胶、高性能树脂材料、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及封装材料、高端绿色助剂、功能性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提高绿色、智能化生产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高性能润滑油脂、环保型水性涂料等量大面广精细化产品研究,巩固提升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实现典型产品的产业化应用;研究高强高韧及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特种有色晶种材料、新型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实现在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等关键零部件的高端应用。开发高强高导铜合金、耐蚀铜合金管材、高纯压延铜箔等,实现高端装备、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应用。研究高性能镁合金制备及加工技术,实现在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及工艺。研发高性能海工钢、超高强韧汽车用钢、高性能轨道交通用钢等高端钢铁新材料,实现规模化制备和示范应用。开发新型粉末冶金零部件制备技术,提高汽车结构件等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重点攻关具备导电、阻燃等功能的高强度再生纤维及高端产品,研发智能纺织品一体化应用。
(四)关键战略材料
研究技术工艺复杂、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工业建设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新能源、陶瓷等材料。重点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陶瓷纤维等材料制备技术。突破纤维复合材料的智能、绿色生产制造技术和耐高温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化连续制备技术,实现在高强度轻量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海洋和高端装备领域的应用。研究高性能永磁材料、高性能软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非晶合金、新型稀土荧光粉、高性能储氢材料等制备技术,实现在先进化工、高端装备、5G信息技术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电磁屏蔽膜、电子信息陶瓷、大尺寸非线性光学晶体、射线探测用晶体材料等产品,提升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光电子材料等国产化水平,实现国产化产品替代;研究锂电池用高端正负极及隔膜材料、电解液材料、超薄高导电集流体、固态电解质等材料的绿色、低成本生产工艺,实现可持续产业化发展;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超薄液晶玻璃基板用陶瓷材料及其制品、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及制品、高性能蜂窝陶瓷、高纯氮化硅及氮化铝粉体生产工艺研究,实现产品示范应用。
四、安全生产
针对我省安全生产领域自动检测、预警、防范技术水平落后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2019年围绕化工安全关键技术及管控系统、矿山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两个方向,开展安全技术、装备及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通过技术突破,实现重点安全生产事故点实时感知和预报预警,构建面向行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案体系,为降低重点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提供技术支持。
(一)化工安全关键技术及管控系统研究
开展化工过程、企业、园区安全关键技术及管控系统研究,重点研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化工装置非正常状态下的状态分析、故障诊断、安全预警和事故防范的自动控制技术,开发覆盖整个化工生产过程的高可靠性管控一体化系统,支撑行业和园区生态环保、安全高效发展;综合研究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管、预警、联动、应急救援管理特点与要求,开发基于大数据集成分析的智能化设备及平台系统,提升化工园区、企业、装置及过程安全防控水平,实现示范化应用。
(二)矿山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
围绕矿山作业安全生产、减人提效的总体目标,集成在线检测与安全感知、重大灾害预测与应急预案大数据支持,研发面向矿山环境设备监测与事故灾害预警的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对矿山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因素的实时感知和预测预报;研发1000米以下深层矿区探、掘、采、运等智能化无人系统与装备,研制智能无人掘进、支护、钻锚,高可靠性工作面输送与搬运、恶劣环境安全巡检与救援等重大专用装备并实现典型行业应用,提升深层矿区安全开采水平。
(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烟台思创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全心全意帮企业解读和享受政策扶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申报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双评估认定、创新平台认定
知识产权代理及融资上市等其它政府荣誉及资金策划
如咨询业务,请给小编留言或致电:
电话:0535-2100186 13455561791 18053562536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悦海中心B座
网址:http://www.ytstrong.com/
(免责声明:①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全部来自正规公开渠道(比如政府部门网站)②我们从不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③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